北安人大:创新人大平台载体 提升代表履职质效
北安街道人大工委共有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15名,驻站青岛市人大代表2名。近一年来,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,紧紧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聚焦重点、关注民生;着力在建平台、优机制、强基础上下功夫,不断加强阵地建设,充分发挥代表积极作用,提升代表履职水平。
一、建好家—规范阵地建设,夯实代表履职基础
一是先后投资80余万元按照“八有四公开六要求”的标准统筹“一室多用”,把职责相近、目标相向、方法相通的“人大代表、党代表、政协委员”进行资源整合,在1个城市社区和6个新村规范打造“两代表一委员”联络站,形成“1+7”代表履职矩阵,努力打造人大代表家室建设示范点。二是7个站点基础设施设备、各项工作制度、各类书籍报刊学习资料等已全部配齐到位。三是驻站代表全部编排到各个站点开展活动,创新打造“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”。
二、服好务—加强联系沟通,搭建代表履职平台
(一)加强代表学习培训。制定全年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,实施“月培训”、“季廉会”学习培训制度,每月定期组织一次人大代表培训学习,每季组织一次廉政会议,目前已组织培训学习7次,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自身政治素质、理论法律水平和廉洁履职能力。组织新任代表参加全区培训班2次,参与率100%。规范代表履职记录,全面下载和规范使用“代表履职通”工作软件,让代表留下履职印迹,永葆履职风采。
(二)联系群众走深走实。将每月12日为人大代表接待日,在宣传栏公示栏张贴代表接待日安排表;公示代表信息、印发“代表监督联系卡”3000余份;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,现场接待群众15件次;开展“马扎问政”等活动,到小区广场、居民家中,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、手牵手诉心声,收集、研判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。
(三)为民办事力求实效。开展“为民办实事,人大代表在行动”主题实践活动,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开展走访调研、问卷调查等形式,集中倾听民声民意,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诉求25件,为民解决实事18件。
建立微信工作群,通过“北安人大”公众号,建立网上宣传、交流平台,将开展的培训学习、代表活动、履职情况、为民服务等内容通过公众号进行宣传,提高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。
三、干好活—发挥代表作用,提升代表履职水平
在新的一届开局之年,组织人大代表开展“新代表、新作为、新担当”亮承诺、树形象履职活动,极大的激发了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。
(一)民主议事公开透明。率先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荐制,通过项目征集、初选、审议、票荐、实施、监督、项目评估、项目报告8个步骤,并经代表议事会票荐确定11项民生实事项目,总投资额达12.37亿元,全面提高民生实事项目民主化、科学化和规范化决策。
(二)创新“共建共联互助”活动。一是组织12名代表及代表企业单位与村庄开展共建活动,促进代表在“村企共建”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。二是与鲁宁律师事务所唐艳、蓝天救援队董珊等6名选区外代表建立共建关系确定共建项目6个。通过选区内代表互融、选区外代表互联,建立了代表“共建共联”新模式,融合了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。
(三)基层治理特色明显。一是教育、企业、社区领域等4名人大代表,开展三个“红马扎”温暖护学路活动,联合建立了“家.校.社.企”家庭教育服务联盟。二是新都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了新都微视、新都大妈等特色家室,进一步突出阵地服务特色。三是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中心工作入手,引进4个民生服务项目,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助推社区治理新模式。其中以“身边人讲身边故事”为主题的新都微视服务项目,以“情景剧+以案说法”形式,拍摄成5个短视频,在北安街道、社区公众号及视频号、居民微信群播放,部分视频点击率达3万以上,达到了较好的普法宣传和社会治理效果。
(四)奉献爱心贡献社会。在今年的疫情期间,人大代表们带头和发动组织捐款捐物,累计75万元;组派人员160余人次投身路口值班、核酸检测、物资配送、人员摸排等工作。冯炳政、王贤芳疫情防控事迹被青岛人大公众号刊发。
四、履好职—强化履职担当,助推高质高效发展
(一)汇聚民智深入精准。今年以来,聚焦民生项目围绕创建文明典范城市、城市更新、重点项目,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察调研活动8次。聚焦“乡村振兴”“民生建设”等课题,提出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奖补政策”、“农田排涝疏通工程奖补政策”、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”等2023年即墨区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6条;为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提出整改意见23条。
(二)实行“排班调用”工作机制。组织代表积极参与村庄征迁、信访稳定、矛盾化解等工作,帮助化解矛盾纠纷、信访案件13起;积极参与区法院、区应急管理局、办事处等重要活动见证监督6次,充分发挥代表监督作用。
(三)开展“代表接待日”活动。针对民生实事项目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3次,有效的促进了代表与群众就重要工程项目的交流互动。
(四)用活动促推代表履职担当。视察调研教育类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3次,有力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快速高质效开展。